小米集團周一在港交所上市后股價一度下跌6%,但是在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、小米早期投資者童士豪看來,這更多反映的是投資者的困惑,而不是股票本身的實力。
童士豪在接受CNBC節(jié)目《Squawk Alley》采訪時稱,小米股價的表現“可能同時反映了中國和美國的市場狀況,投資者試圖弄明白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,還是互聯網公司”。
作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機制造商,小米因其各式各樣的高性價比硬件產品而出名。小米一度被視為蘋果公司的主要威脅,但是投資者的熱情似乎已經降溫。這可能是因為小米和其美國對手一樣,正在積極尋求從互聯網和服務業(yè)務中挖掘收入。
蘋果已經成功建立了一個規(guī)模為400億美元的服務部門,到2023年時預計將占據總營收的20%。但是相比之下,小米的服務業(yè)務增長更為緩慢,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不到10%。
童士豪確信,小米的服務業(yè)務將迎頭趕上,這要歸因于該公司龐大的硬件生態(tài)系統。他認為,小米硬件的粘性要比“我們在美國看到的硬件更高”。消費者一開始會被高品質的硬件所吸引,他們使用的小米設備越多,就越有可能使用小米的互聯網服務。
“一開始,你會看到硬件銷量將快速增長。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是,消費者在家中擁有的小米產品越多,他們最終使用的小米互聯網服務就越多,”童士豪稱,“這是一種不同類型的商業(yè)模式,硬件和互聯網服務是連接在一起的。這種滯后效應將會逐漸顯現?!?/span>
小米龐大的硬件生態(tài)系統已經使得一些人拿它與三星電子作比較,而不是與蘋果,但是童士豪堅持認為,小米與這兩家公司都不同。
“我認為,隨著時間的推移,投資者逐步了解小米,他們會把小米視為一家不同類型的硬件公司,不同于過去常見的硬件公司,”童士豪稱。
聲明:本站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如果您發(fā)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